這篇跟大家分享一點心得和照片♡
欣賞藝術的美妙在於從藝術家作品可以直接有心靈上的交流和對話
有些是無法言喻的
特別是用生命經歷在創作的藝術家作品
真摯誠實的創作叫人心靈起了顫動
好在這次還是有機會欣賞到塩田千春的個展
記得那時五月剛開展就碰上了疫情爆發
這是我今年度覺得不容錯過的一場藝術展
還好心願有圓滿達成
雖然在展期結束才打完這篇心得
有遺憾沒欣賞到的人
歡迎也透過我的文字心得和照片
一撇藝術家精彩的作品與展覽
先介紹藝術家塩田千春的經歷(資訊內容取自北美館官網)
PHOTO CREDIT: 塩田千春 取用自https://reurl.cc/NZlNXe
塩田千春是在1972年生,成長於大阪府岸和田市。
大學後以交換學生身份前往澳洲坎佩拉大學藝術學院就讀並開始
創作裝置與行為藝術。後前往德國繼續進修並受瑞貝卡霍恩的指導
以柏林為據點進行創作,活躍於各大雙年展、美術館及畫廊。
自1993到2021年止,總共參與了三百場以上的展演活動。
完整資訊(北美館官網)
https://www.tfam.museum/Exhibition/Exhibition_Special.aspx?id=686
裝置作品的部分總共有八個
(截圖自北美館官網)
去向何方?
不確定的旅程
內與外
時空的反射
靜默中
外在化的身體
繫著微小記憶
集聚-找尋目的地
另外也有從她早期求學到開始有使用線來創作的初期作品(手稿)
整個展覽觀賞起來的動線可以很清楚瀏覽她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跟著她在創作上的啟示一起前進
我印象中也有看到一幅她小時候的畫作
從童年的畫作看到成熟後的大型裝置藝術
真是令我讚嘆不已
看見一位藝術家徹底發揮自己的天賦的感覺~好厲害!
我最喜歡並感到共鳴的裝置藝術作品是
集聚-找尋目的地
如果你在場,你一定會感受到整件作品帶來的震撼以及生命力
這當中包括人本身、包括歷史、包括旅行賦予人的意義
還有每個行李箱當下裝載的夢想、目的、遺留下的物件成為存在過的痕跡
因為我本身熱愛旅行
行李箱的素材使用對我就已經產生一股強大的連結
在現場
用紅線吊起的行李箱
長短不一、互相碰撞而發出聲音來
這是一件在視覺、聽覺、空間(只差觸感了)
讓你整個人被包圍其中也讓你會即刻想到你某一次的旅行
現今時代的我們
輕輕鬆鬆就能展開一趟旅行
無論是出差或假期或別具意義的一趟行程
行李箱總是裝載的
並不是當下需要用到的物品而已
對我而言
當下的人生都裝在裡面了
塩田千春在創作這件作品時
靈感是來自於多年前塩田在柏林的跳蚤市場買回的舊行李箱裡
發現了一張1947年的舊報紙
他當下感受到那位主人的存在
所以他開始用舊行李箱作為創作素材
展間有其他行李箱裝著的一些物件
也都是他在買回的時候就已存在的原物
而在場每個行李箱有著不同的刮痕、皺褶、脫皮的痕跡
對我來說是充滿奇妙存在的痕跡
既神秘卻又如此真實
當他們被風吹動相互碰撞著
我也想起人與人的關係就像如此
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
但我們也彼此牽動著、關聯著
另一件創作我也感受共鳴的是
外在化的身體 - Out of my body
塩田透過這個作品抒發並面對抗癌的生命歷程
將病痛和臨近死亡的各種打擊化為創作藝術的動力
這種堅強和勇敢的正面能量
實在真誠地打動了我
鮮明的紅色和截斷的肢體模型
如果不懂背後的創作意念
乍看好像很恐怖
但其實這當中是充滿面對自我和人生挑戰的一種積極回應
藝術家使用自己的身體做模型
和牛皮做出像是身體裡被切除的細胞等
這個外在顯現意象化的身體
是非常動人的一件創作
記得有一年我也進了手術房做了一個內視鏡手術
我切除掉的不過是不比一節小拇指大的一個增生組織
光是如此
進到手術房做手術這件事的經歷
對我都難免有些小小的衝擊感
面對生命和死亡的議題
能用裝置藝術具體地呈現出來
相當迷人也相當有意義
紅色與黑色台常被使用在黑暗恐怖等負面呈現
但如果你看塩田的作品
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你必須先把刻板印象丟掉
用單純的眼光來細看作品要傳達的意念
最後分享從我視角拍出的照片
完整的線上解說與導覽可在官網瀏覽喔